城市综合体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以Z省为例
(1.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7;2.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6)
- 文献要素
-
摘要:以东部沿海地区Z省城市综合体为例,从存量与增量、空间分布和经营情况三个方面分析其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归纳出总量结构性过剩、开发模式存隐忧、潜在风险突出以及业态模式单一化等问题。最后,基于政府公共管理视角从政策调控、规划设计、行政监管以及市场引导等四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公共管理;结构性过剩;潜在风险Abstract:Taking the mixed-use development of Z province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mixed-use development from stock & increment,spatial distribution,and operation management,summarizes the problems of total structural surplus,hidden worries in development model,outstanding potential risks and simplification of business model. Finally,in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focusing on policy implementing,planning programming,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and market guiding.Keywords:mixed-use development;public management;structural surplus;potential risk参考文献[1] 黄杉,武前波,崔万珍.国内外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特征与类型模式[J].经济地理,2013(4):1-8.[2] 刘贵文,曹健宁.城市综合体业态选择及组合比例[J].城市问题,2010(5):41-45.[3] 李蕾.开放下的聚合——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设计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9(6):84-92.[4] 邓雨男.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J].中国房地产,2008(11):50-52.[5] 马宗国.我国城市综合体发展途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1(6):138-140.[6] 杨建军,朱焕彬.城市综合体建设的空间影响效应——以杭州市城市综合体建设为例[J].规划师,2012(6):90-95.[7] 杨敏,瞿立新.城市综合体的建筑设计研究——以无锡城市综合体建设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9):67-70.[8] 龚伟.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初探[J].中国房地产,2011(15):67-69.[9] 颜威,邓建,刘太乾,姜玖波.大型城市综合体材料报审及管理[J].施工技术,2018(S4):1023-1026.[10] 郑伟,张飏璐,肖倩倩,崔晟.城市综合体对新兴城区发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0):54-55.[11] 李文竹,黄思佳,刘伟,刘明.Hill City城市“峰”景基于“安居成都”研究的城市综合体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8(9):145.[12] 王怡斐.城市综合体建筑特征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38):72-73.[13] 王薛,刘海燕.城市综合体对城市经济发展带动效应评价指标体系[J].中外企业家,2017(25):90-91.[14] 陈雪佳,甘永银.城市综合体交通组织系统规划研究[J].居舍,2018(6):156.[15] 陈耘.对宁波城市综合体健康发展的思考[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8(1):31-33.[16] 王福军,张蕾,吴培清.整治城市综合体乱象[J].中国消防,2017(19):31-34.[17] 周奕.城市综合体设计规划——上海某南方商务区项目设计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22):91-92.[18] 黄志青.城市综合体的商业模式和城市价值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7(7):221.[19] 杨宾,翟长青.城市综合体的城市设计[J].城市建筑,2017(17):88-90.[20] 周建华,林善浪,叶炜.城市综合体引领城市转型升级[J].福建建筑,2015(11):10-13.[21] 张沐颖,顾瑶.城市综合体的经营业态与发展模式研究——以扬州市城市综合体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23.[22] 郎昱.城市综合体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以合肥市为例[J].统计与决策,2013(20):59-60.建筑经济,2019(10):112-115